为进一步夯实毕业生毕业设计(论文)的学术基础与创新思维,点燃同学们投身科研实践的热情,2025年10月29日中午12点10分,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教研室在信科楼阶一教室,特邀张东亮教授开展本科毕业设计(论文)专题讲座。本次活动不仅吸引了即将启动毕设工作的全体毕业生参与,还组织了本专业所有毕设指导教师到场,共同构建起师生间学术交流、经验共享的互动平台。
讲座伊始,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教研室主任冯学晓率先发言。她着重强调毕业设计(论文)在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,指出其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整合能力、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关键环节。同时,冯学晓主任结合学校最新发布的《本科毕业设计(论文)管理规范》等文件,逐条款解读了学校对毕设选题、过程管理、成果审核的具体要求,明确了“杜绝学术不端”“严控时间节点”“保证成果实用性” 三大核心原则,并鼓励同学们珍惜此次学习机会,主动对接文件要求,为毕设工作打下扎实基础。
随后,张东亮教授围绕“国家本科毕业论文评审标准”“毕设开展中常见问题”“关键环节把控之选题”“关键环节把控之论文框架”“关键环节把控之摘要”“毕业设计过程 - 时间节点” 六个核心维度,展开系统性讲解。在 “国家评审标准” 部分,他结合教育部最新评审指标,拆解了 “学术规范性”“研究创新性”“实践应用性”“逻辑完整性” 四大评分模块的具体要求;针对 “常见问题”,他列举了往届毕业生因考研备考、求职面试忽视毕设进度,导致后期仓促完成、质量不达标,以及文献引用不规范、数据处理方法错误等典型案例,提醒同学们提前规划时间,规避风险。
在“选题把控”环节,张教授特别指出,选题需紧密贴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,既要具备理论研究价值,也要能对接行业实践需求,同时需兼顾 “难度适配性”——既要避免选题过于简单、缺乏研究深度,也要防止超出自身能力范围、无法按时完成。此外,他还详细讲解了论文框架的搭建逻辑,从 “文献综述的聚焦性”“研究方法的合理性”“实验数据的真实性”“结论与展望的关联性” 四个方面,指导同学们构建严谨的论文结构;针对摘要书写,他强调需包含 “研究背景、目的、方法、核心结果、结论” 五大要素,做到简洁精炼、重点突出。
在“时间节点”部分,张教授结合本专业毕设进度安排,明确了 “选题确定”“开题报告提交”“中期检查”“论文初稿完成”“终稿答辩”等关键时间点,建议同学们制定个人进度表,避免拖延。同时,他特别提醒同学们,要主动加强与指导教师的沟通,每周至少通过线下或线上形式汇报一次进展,遇到数据获取困难、技术瓶颈等问题时及时反馈,充分借助导师的专业经验推进毕设工作。
讲座期间,现场互动氛围浓厚。同学们围绕“如何筛选高质量研究文献”、“大数据类毕设的实验数据来源”等实际问题积极提问,张东亮教授结合自身指导经验与行业案例逐一细致解答,在场的指导教师也针对各自指导方向,补充了“数据预处理注意事项”“论文格式排版技巧”等实用建议,进一步帮同学们厘清了毕设思路。不少同学表示,此次讲座不仅让自己明确了毕设的具体要求与时间规划,更解决了此前对选题、写作的困惑,增强了完成高质量毕设的信心。
下午1 点 30 分左右,讲座圆满落幕。冯学晓主任再次对张东亮教授的专业讲解,以及全体指导教师的现场答疑表示感谢,并对2026届毕业生提出期望:希望同学们以学校文件为准则,以此次讲座内容为指引,在毕设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积极的探索精神,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研究成果,为本科学习生涯画上圆满句号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