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,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,河南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厅于2025年寒假期间,组织开展了“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”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。活动旨在通过社会实践、网络直播和话题讨论等形式,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,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。
2025年1月21日晚19:00,软件学院积极组织学生观看“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”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——“对话非遗:豫韵悠长”的直播。本次直播旨在通过介绍河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让观众领略到豫文化的博大精深,激发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。

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。河南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,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。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。
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,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。因此,通过“对话非遗:豫韵悠长”这一直播活动,旨在唤起青年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和热爱,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。同时,这也是对青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次重要机会,有助于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。

本次直播围绕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,通过专家讲解、非遗传承人展示、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,让观众深入了解河南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。

直播邀请了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推介官,他们结合自身的研究和实践经验,对河南非遗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。专家们详细阐述了朱仙镇木版年画、太极拳、针灸这些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、艺术特色和保护现状,让观众对河南非遗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。

直播中,朱仙镇木版年画非遗传承人张继中,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非遗技艺展示。他运用娴熟的手法,将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,呈现出了一幅幅生动鲜活的艺术作品。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非遗传承人的高超技艺,更传递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。

软件学院学生在观看直播后表示,他们对河南非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。他们被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和坚守精神所感动,也深刻认识到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。他们表示将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中来,通过学习和实践,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“对话非遗:豫韵悠长”直播活动作为“青力青为 豫见未来”主题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让软件学院学生领略到了河南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,也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。